夸夸我們村 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:宜居宜游 富美水鄉(xiāng) |
| 時間:2022-05-07 21:11:12 來源:生活連線 作者:陽湖網 |
|
生態(tài)宜居村莊美,產業(yè)富民生活美。《夸夸我們村》系列報道,今天我們要走進的是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。村莊美不美,村民最有發(fā)言權,我們來聽聽幾位村民的心聲。 記者
陳寒秋:是王師傅吧?你好,我是武進融媒體中心的記者,我們之前通過電話,來夸夸你們村。 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盛德家園村民
王志偉:夸夸我們丁舍村。 記者 陳寒秋:你今天準備怎么個夸法? 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盛德家園村民
王志偉:話不多說,我直接帶你們去家里面去,實地感受一下。 記者
陳寒秋:好,那我們就往家里走。 跟著王志偉來到丁舍村自建區(qū)——盛德家園,記者當即明白他說的“實地感受”四字里所包含的自豪和自信。粉墻黛瓦、錯落有致的雙拼別墅建筑外觀、立面、風貌一致,內部則根據主人的喜好而各有特色,自成風景。 記者
陳寒秋:這個都是統(tǒng)一有一個規(guī)劃的吧。 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盛德家園村民
王志偉:外觀是統(tǒng)一的,就是分三種戶型,一種是占地面積90平,還有一種占地面積120平,我家里就是最大的,占地面積是140平,不包括這個院子。 記者
陳寒秋:然后院子的話就是你們進行一些設計。 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盛德家園村民王志偉:我們就是看自己的愛好,是偏中式的風格。 2018年為配合重大項目引進,王志偉家的老宅被規(guī)劃拆遷,他選擇了宅基地面積140平方米、建筑面積418平方米的自建房。2017年11月,王志偉成為第一批入住的村民,過上了夢想中的小康生活。 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盛德家園村民
王志偉:當時我們自己也沒有多大概念,但是確實做好了以后,我們分到這個房子以后,第一時間我們就進來,看了以后我們都比較滿意,包括它的結構,包括用的材料,我們認為都是蠻好的,包括我們現在住在里面,個人感覺我們這個環(huán)境方面還是比較到位的。 早起打理花草,中午悠閑品茶,晚上散步健身,王志偉對這美好的生活甚是滿意,他說等后期大伙全部入住,小區(qū)綠化美化到位,他們盛德家園將美如景區(qū)。 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盛德家園村民
王志偉:整個丁舍村在美麗鄉(xiāng)村、村莊環(huán)境整治上花了大力氣,現在面貌煥然一新,有的時候我們晚上出去欣賞欣賞別人的院子,實事求是說,住在這里的老百姓幸福度都挺高的。 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黨總支副書記
吳紹成:一期二期規(guī)劃是528戶,其中有一戶是給盛德家園做辦公室的,主要是管理跟服務盛德家園的居民,現在已經入住了349戶。國家和地方對老百姓人居環(huán)境越來越重視,大多數老百姓都是選擇140平,住得舒心舒適。 建設好生態(tài)宜居的美麗鄉(xiāng)村,讓廣大村民有更多獲得感、幸福感是最終目標。離開盛德家園,穿過初心長廊,我們繼續(xù)感受“夢里水鄉(xiāng)”。 南絳自然村位于前黃鎮(zhèn)西南,村莊四周河道蜿蜒,全長1.8公里的南絳浜穿村而過。2019年,為實現人居環(huán)境的進一步提升,丁舍村以“一河聯三村”為建設路線,將南絳、北沿、萬家三個自然村串聯起來,打造出一個“綠色、宜居、詩意”的人文鄉(xiāng)村。 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南絳小微水體維護人員
楊勇:以前這個地方是個臭水溝一樣的,雜草叢生,以前只是荒地嘛,后來丁舍村委這里配合自建區(qū)建設美麗鄉(xiāng)村,把全部河道挖通。 楊勇是南絳自然村的村民小組長,同時也負責小微水體的維護。他告訴記者,小微水體的治理涉及多個方面,像岸坡綠化、水生植物種植、魚苗投放、污水納管、步道及親水平臺建設、河塘清淤等,如今這重塑的“夢里水鄉(xiāng)”如此宜居,他們必須全力守護。 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南絳小微水體維護人員
楊勇:像我們這邊新農村改造以后,這個環(huán)境比城里住得舒服?,F在村民自律很好,素質提高了。 村里修起觀光小道,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,小菜園工程留住自然鄉(xiāng)情,墻體彩繪架起文明鄉(xiāng)風,村委多方面因地制宜提升三個自然村的村容村貌,“全域美”的美麗鄉(xiāng)村到處折射著村民的富足與安逸。 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黨總支副書記
吳紹成:形成長效管理機制,進一步提升人居環(huán)境。幸福河道是武進區(qū)推出的民生工程,我們現在在小微水體的基礎上,進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自豪感,所以我們準備今年在生態(tài)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。 欣賞完美景,我們還要嘗美食。酸酸甜甜的桑葚是許多人難忘的童年記憶,如今也是丁舍村的一張名片。二十多年前,丁舍村村民何建明在北沿種下第一棵果桑樹,從當初不被看好到如今注冊“北沿”商標;從一棵樹到如今帶動全村30多家農戶走上桑葚種植之路。作為前黃最大的桑葚采摘基地,北沿逐步建立“桑葚+采摘體驗”“桑葚+農產品深加工”的運營模式,小小桑果已然成為推動丁舍村果品經濟發(fā)展的新引擎。 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桑葚種植戶
吳玉亞:一開始我還嘀咕呢,我會賣嗎?有人來嗎?心里很忐忑,三五年下來,我自己就感覺名氣出來了,大家都說你們桑葚好的不得了。第一年采過,第二年就來,還沒到時間就打電話或者微信來了。 吳玉亞家種了近三畝桑葚,每年五月是她最忙碌的時候。除了2018年開啟的桑葚采摘節(jié),丁舍村還積極規(guī)劃鄉(xiāng)村旅游路線圖,打造集采摘、美麗鄉(xiāng)村、地方文旅于一體的田園風光線,這些都讓種植戶們沒有后顧之憂。今年,吳玉亞還將采摘園進行了美化硬化,讓游客玩得更舒心。 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桑葚種植戶
吳玉亞:繩子一棵一棵系起來,考慮到桑葚不要弄在身上,有小孩子過來的時候,我怕磕磕絆絆。方便別人進來,自己采摘的時候,心情也是很舒暢。 前黃鎮(zhèn)丁舍村黨總支副書記
吳紹成:我們產業(yè)結構調整有2500畝,其中桑葚250畝左右。我們不光有桑葚,還有水蜜桃,還有葡萄,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美麗的丁舍,來感受一下美麗鄉(xiāng)村的幸福感。 如今,環(huán)境美、產業(yè)旺、文化興的美麗村莊在武進遍地開花,成為生態(tài)之區(qū)、宜居之城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底。景區(qū)式的村莊,重構江南水鄉(xiāng)新生態(tài),這樣的美麗村莊,必須要夸一夸。
|
|
|
|